T31:小卡不是什么爱国者!!
自从第二次戈罗茨尼战争之后,老卡见大势已去,就主动与莫斯科合作。但是选择与莫斯科合作的不仅仅是卡德罗夫家族,还有另外一个家族。莫斯科乐意见到两虎相争的局面,同时支持他们去争夺车臣的老大地位。车臣只有130万人,整个社会依然存在部落联盟的痕迹。即便是卡德罗夫家族也必须与各大家族的长老搞好关系,才能稳住局面。投靠莫斯科的两大家族不仅需要面对车臣旧势力的报复,还需要相互较劲。老卡被车臣旧势力炸死之后,本来另外一个家族的三兄弟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结果莫斯科紧急扶持了只有27岁的小卡。小卡感恩戴德是可以理解的,在那样的江湖中,当他父亲被炸死之后,他们家族不仅会失去在车臣的地位,而且会性命不保!莫斯科扶持了小卡,因为小卡更需要莫斯科。所以,小卡不断在任何场合都在表达自己的忠诚,这种表演的回报率极高:不仅在莫斯科的默许之下,让与自己家族竞争的另一个家族的三兄弟横死街头,让自己家族在车臣拥有不可调整的地位。同时,每一年还能获得莫斯科600亿美元的拨款。这十多年来,车臣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就源自于这样源源不断输血。事实上,车臣对资金的利用效果并不好。600亿美元是4000多亿人民币/年,车臣只有一个130万人的县城。重庆作为一个3000万人的直辖市,获得国开行的拨款也就比它多一倍而已。但重庆的经济增长是什么水平,车臣的增长又是什么水平。车臣人是天生的战士,却不是搞经济生产的料。他们更像《权力的游戏》中的铁民,信奉:强取胜于苦耕!十多年如此巨大的补贴,再加上小卡家族在车臣地位的巩固需要时间,才换得了这份忠诚。所以,这份忠诚是有条件的!
莫斯科并非对小卡没有戒备:即便在俄乌冲突中,车臣在所有省级单位中出兵最多,而且最卖力,但莫斯科依然不允许他们拥有重型装备,只能保持两个团规模的轻步兵的建制。莫斯科的局部动员让三十万青年人逃离国外,但车臣的征兵不仅超额完成,而且将近300%的人自愿上战场!这并不是因为什么爱国情怀,而是因为车臣的就业率一直不太好,年轻人报名出征其实就是一种就业方式。而且在人民币1500/月平均工资的车臣,只要报名参加就能获得20000/月人民币的工资,而且受伤马上补贴10万人民币医药费,战死能获得75万人民币的安置费。这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不仅仅是车臣地区,其它偏远地区的人也很踊跃。唯独对这样的工资不太感冒的就是莫斯科的年轻人。
别说是俄罗斯,就是到我们国家的老少边穷地区,拿这个薪水招人也会有大把的人会去。那些下矿井的人、挖煤的人、在石料厂开山的人,他们也随时面临残疾和死亡的威胁,而且他们拿得更少,远不及这样丰厚的回报,但他们依然年复一年在干那样的事。许多事不用扯到太高的高度,对普罗大众而言,许多事都只是谋生的方式。
1931年9月底,包括上海复旦在内的5000名高校师生到南京请愿,要求出兵东北抗击倭寇。老蒋被迫接见了大家,试图与师生们沟通,但师生们群情激昂不愿意听他狡辩,只要求必须立刻马上出兵东北。最后老蒋发现:我虚伪你们比我更虚伪,既然如此,大家都把遮羞布扯掉——他直接宣布:愿意抗日的师生明天早上去新兵报到处登记,接受训练后派往东北与日寇周旋,不愿意去的人回到学校继续上课。第二天这5000师生一个都没去报名,全部回学校上课去了。人的选择往往与自身的处境息息相关,不能识别人性的虚伪往往会被它所误导!
车臣人的积极是因为他们的处境决定了此举是最好的选择。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业,还能挣到自己之前完全无法挣到的钱,还能名利双收。对于小卡而言,这是光明正大扩充兵力的最好时机,正规军越拉跨,莫斯科就越需要自己的武装力量。莫斯科越是需要就越能解锁一系列限制自己的封印。譬如说,扩充规模,再譬如说组建拥有重型装备的新的战斗单元。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实力和源源不断的收益才是真实的!这些既是博弈的筹码,也是安全的保障。
最近小卡居然公开批评战场上正规军的现场指挥官,甚至宣称应该把对方降为列兵,让对方去前线冲锋。而那个人不管军衔还是职务都比他要高!更为意外的是他的出格言论还得到瓦格纳雇佣兵集团老大的公开力挺。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但它将引发的猜忌和戒备会造成更坏的结果。
在《T23:俄军的战术检讨!》中说过俄军目前存在三个问题:1. 技术落差,2. 指挥链问题,3. 编制问题。技术落差突出表现为空军和陆军完全无法相互配合。因为俄军的主要战机的技术水平还不如我们05年的水平,他们的主要对地攻击的飞机没有激光制导和卫星制导能力,无法精准打击。就算通过外力解决精确弹药的问题,他们的卫星也不行。虽然最近与北斗签署协议,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设置北斗的基站用来校准信息,同时可以让他们的卫星从北斗获取信息。这也是一种解决技术落差问题的方案。但一时半会儿还起不了作用!兔子不会给大毛提供精确弹药的生产线,除非拿图-160和北风之神潜艇技术来换,或者把图门江靠海的那个县还给我们,让东北有出海口。否则,这种事是不可能的。
俄军即便补充30万动员兵,依然存在编制问题。是继续保持营级战斗群的编制还是恢复传统苏军的师团级编制?俄军需要当机立断做出调整。否则,无法解决因为编制造成的结构性人员不足的问题。编制问题不仅在一线,更存在体制中:俄陆军目前的编制是重火力而轻后勤,保障、维修、补给能力在编制上就存在天生的缺陷。虽然刚刚把干了12年主管后勤的将领撤职了,换成了战场上的指挥官去主管后勤,同时也在调整编制,增加后勤保障人员和装备的数量。这些操作都严重滞后于战场形式的发展。从这种滞后性中可以侧面验证第三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指挥链的问题非常大——而且一直通向高层。
在所有苏系军队中,一直都是陆军一枝独大。这个结果就造成了高层将领和关键岗位都来自于陆军。它不仅从资源分配上,也从作战思想上限制了其它兵种的作用。譬如说,2017年任命的空军司令就来自于陆军,而且从未在空军呆过一天。这位将军来自西部军区,更加准确的说来自第20集团军的御林军塔曼师。就是在伊久姆一枪没放就仓皇出逃的第20集团军,这次红利曼又是20集团军防守的右翼被攻破,导致正面的车臣和民兵和以及左翼的41军守住阵地也没用,因为第20集团军防守的右翼被撕开口子之后,背后被包围了!我们以前每一年都派人去塔曼师学习——现在看来,学个屁!当年的教官都死了两个了。就是因为俄陆军中的许多高层都出自于这样的部队,所以,他们变成了八旗子弟却依然占据茅坑不拉屎。越是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就越难以动,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息息相关的人都慢慢熬上去了并占据一些关键位置。小卡不能明说,只能把一切都怪罪在前线指挥官身上。但整个指挥链的问题并不是前线指挥官能够解决的。所以,小卡在指责的同时也加了一句,前线指挥官听命于西部军区,而西部军区又接受绍大将的指挥。
在《T23:俄军的战术检讨!》中阐述过,俄军指挥链的问题不仅包括陆军和空军之间存在跨兵种的部门障碍,即便是前线的陆军各部队之间也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前线指挥官几乎无法正常指挥。别的不说,就说抱怨的小卡和瓦格纳集团,这两股势力前线指挥官通常是很难指挥得动的,因为小卡和瓦格纳的老板都能一个电话直接打给克里姆林宫。而且正规军中的各近卫军又是绍大将一手栽培出来的模范部队!
当年淮海战役的时候,我军在开战之初就首先统一指挥,理清楚指挥链。而国军那边为了照顾不同的大佬,搞了两个互不统属的指挥中心。结果打到胜负未定的关键时刻,华中剿总白崇禧按兵不动,等粟裕已经取得优势之后,白崇禧又把蒋介石的嫡系派去送死。等老蒋的嫡系拼光了,白崇禧以手上保存的实力联合李宗仁乘机逼迫老蒋下野。
为啥俄军前线指挥官不断换,因为任何一个前线指挥官都没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把互不统属各成体系的前线部队有序的组织起来。这与当年的苏军真的不一样。苏军当年即便缺乏兵员和武器,就如同电影《兵临城下》中拍的那样,新兵抵达战场一个人只有5发子弹,而且分不到一杆枪。但他们依然存在完整的政委体系能够一竿子插到底,赫鲁晓夫抵达伏尔加河对岸的时候,虽然士气存在问题,但整个指挥链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前线的俄军就如同部落联盟组成的军队,各部族都听自己首领的,前线指挥官只能优先让当地民兵顶在前面,然后才是部署非近卫系列的部队,最后才是指挥近卫军,然后才会轮到小卡的家族军队以及瓦格纳雇佣兵。各部之间能不能配合好不知道,扯皮倒是越来越公开化了。
非常非常感谢这场战争,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必须规避的各自问题。就如同特别感谢海湾战争一样,它给我们的震撼,才让我们痛下决心走科技路线。我们17年的体制改革真的是做对了——不仅仅是让海空军出任高层领导岗位和改军区制为战区制,还有很多很多。俄军科技没上来,政委制度又丢掉了,从而让组织度沦落到部落化状态。科技落后的军队才更需要有信仰和更高的组织密度。当然了,科技程度不断提升,信息密度和机械密度都充沛的情况下有信仰加持的组织力度能够让战斗力如虎添翼。
信仰不会凭空产生,它一定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信仰的本身是对长远利益的坚信不疑。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升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个孩子送去上战场!一辆小推车拉三枚炮弹走20天的路送到前线,这就是最朴素的信仰,也是最坚定的信仰。但这信仰的背后是“耕者有其田”!
现在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要大规模扶贫了,它与经济无关!小卡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部落首领,并不是什么爱国者。许多人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总是被人性的虚伪所误导。俄军的战斗力绝对不能靠小卡的私兵和瓦格纳雇佣兵!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被封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